
内容导航:
柳州东门城楼位于柳州市城中区曙光东路的文惠大桥北端。 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(公元1379年),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,是广西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城门楼。 东门城楼坐北朝南,占地面积500平方米,高约17米,面宽20米,进深11米,由城门和谯楼两部分组成。 城门以大块石料作基,明砖砌墙。城门上为两层谯楼。楼内圆柱无斗拱,直接承支屋顶,巧妙异常。楼外脊上龙吻兽饰、屋角飞檐凌空、气势宏伟。

城楼采用重檐歇山顶式屋顶,穿斗式木构体系,屋顶平缓、有举无折。此楼风格高古,端庄大方,体现了当时高超的营造技术和独具匠心的设计技巧。东楼初建时,为护城防卫之用,历代屡有修葺。楼内新增有柳州古城陈列、明城沙盘模型和古炮台。因其气势宏伟、古朴大方,又滨临柳江,遥对灯台山,可索仙弈、驾鹤之胜,是访古旅游和观赏柳州风光的好去处。城楼常年对游客开放。登上城楼,可以看到柳江如带,碧波荡漾,群山倒立,桥影绰绰,令人心旷神怡。


广西柳州市东门城楼俗称“东楼”、“东门楼”,位于城中区曙光东路中段,北接罗池路东一巷,南临柳江,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(公元1379年),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。东楼作为目前广西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城门楼,历代屡有修葺。初建时,为护城之用,清咸丰年间曾遭火灾,光绪元年(1875年)由柳州一姓郭的名建筑师 (佚其名)重建。
民间得其作为奉祀关帝的地方,称“武帝阁”,有神像,亦有庙祝焚香洒扫,每逢年节,东门内外住户去楼上进香。光绪年间,东门街喜做善事的谢有福,邀集乡绅商民聚资成立单刀会,定五月十三为会期,举行庙会,演戏饮酒,并购置几处房地产,收租作历年庙会之用。至日抗战争后,单刀会停办。城下有戏台,于民国十七年(1928年)拆掉改建电话局机房大楼。民国36年,中共广西地下党将其作为编辑和印刷《广西日报》柳州版的地点。
发表评论
我要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