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深耕与融合中乘势而上——柳州打造“万亿工业强市”系列访谈之五

  • 发布日期:2018-05-30 15:51       来源:柳州日报       作者:记者 粟桂利

  • 字体大小:[]

  • 背景颜色:

  • 评论:

内容导航:

  深耕优势资源,增厚家底;融合三次产业,乘势而上。作为柳州工业经济的一个大区,柳南区保持勇往直前的奋斗者姿态,将主攻方向明确定位在:大力实施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工程,全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,争取实体经济在量和质上都有新的突破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  “创建‘中国制造2025’国家级示范区,这是新时代、新起点对柳州经济发展的新要求,同时也是我们发展的新机遇。”柳南区区委书记甘毅说,柳州工业总产值已突破5000亿元,为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柳南区全口径工业产值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强,在柳州创建“中国制造2025”国家级示范区、建设现代中国制造城、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的奋斗过程中,致力深耕、加速融合、抢占发展先机的柳南区将起到重要的作用。

  抢先机:转型升级方向明

  “把目标变为现实,我们充满信心。信心的前提是必须努力。”甘毅说,柳南区辖区有柳工集团、上汽通用五菱、广西汽车集团等大型企业,河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自治区级高新开发区,这是柳南区在柳州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的优势和资源,具体努力目标是:到2020年,柳南区区属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;到2025年,柳南区区属工业总产值突破1100亿元。

  发展机遇从来是抢出来的,柳南区以一贯的“敢为人先,开放包容,争创一流”的柳南精神,把加强汽车、工程两大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延伸,加快建材、食品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,积极培育工业机器人、高端装备制造、螺蛳粉等新兴产业,作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。

  甘毅说,柳南区一是将持续壮大工业规模,力争大型企业在数量上有新的突破。到2020年,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突破80家;到2025年,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突破110家。

  二是在工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新的突破。不断增强创新实力,力争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25家以上,市级以上达50家以上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,到2020年,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区的比重达到20%;到2025年,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区的比重达到30%。

  同时,不断提升“两化”融合水平,将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工业机器人在重点区域、重点行业、重点企业全面渗透和深入应用。

  抓落点:加速融合谋突破

  夯实工业发展基础,认真贯彻落实市委、市政府的决策,柳南区的落脚点清晰。

  甘毅说,在加速三次产业融合方面,柳南区一直主动谋突破。他以螺蛳粉小镇建设为例子作了说明:柳南区以螺蛳粉原材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按照“深化一产‘接二连三’工程,促进二产向一产、三产延伸,三产向一产、二产渗透”的思路,全力推进螺蛳粉特色小镇“一镇五区”建设。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“柳州螺蛳粉”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为契机,大力发展特色农业,拓展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加工基地,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延伸,提升价值链。

  为加速融合发展,柳南区正在多方面、多角度做好准备。一是强化工业用地收储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,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实的保障。启动并大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。

  二是做好服务工作,强化稳商和招商。加强园区服务能力建设,积极落实各项稳商工作措施。加快集成各种产学研服务资源,推进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。实施中小企业专项服务项目,提高园区及中小企业管理、营销、融资能力等。不断优化延伸柳南区产业链条,打造体系完善、配套完备的全产业链体系。

  三是加大政策的研究和落实,争取各层面的政策支持。加强国家、自治区和柳州市产业发展政策研究,用足用好现有扶持政策,重点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空间建设、服务体系建设、融资、科技成果转化、创业带动就业、商事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支持。同时,整合柳南区工业、科技等资源,不断加大对工业技术创新、技术改造、装备制造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的支持力度。

  

纠错 打印 关闭

文章评论

查看全部评论

发表评论

我要评论

承办单位: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
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014号

主办单位:柳州市人民政府

桂ICP备05009280号

管理维护: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

网站标识码:45020000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