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谋变与变革中抢占先机——柳州打造“万亿工业强市”系列访谈之四

  • 发布日期:2018-05-21 11:59       来源:柳州日报       作者:记者 梁莎莎

  • 字体大小:[]

  • 背景颜色:

  • 评论:

内容导航:

  以“生态”命名的北部生态新区,自2017年6月成立以来,注定不凡:在百舸争流的新时代,面临新的困难挑战、新的路径选择、新的历史机遇。中国制造2025、万亿工业强市……一系列的谋变与变革、探索与尝试,都摆在这个不足一周岁的新区面前。

  “打造万亿工业强市,新区肩负的任务很重,但不能按部就班,像裹脚老太太走路慢慢发展。”17日,北部生态新区党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主任汤振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打造万亿工业强市,给新区带来诸多利好机遇,把握新机遇融入时代发展浪潮,在区域发展和竞争中抢占先机,新区已做足准备。

  是机遇亦面临挑战

  在汤振国看来,柳州打造万亿工业强市,目前已有5000亿元的良好基础,主要靠的是夯实的传统产业,然而从转型升级来看,需要引入更多新产业,“新区成立之初,就肩负起为柳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新路子的重任,而万亿工业强市的打造,也给新区带来了多重机遇。”

  无论是从新区内部、全市角度,还是自治区层面,乃至全国范围内而言,新区都能尝到机遇带来的“甜头”。汤振国认为,新区要做柳州发展的“排头兵”,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可凝聚新区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,鼓舞其斗志;就全市而言,柳州要打造万亿工业强市,必须要借助于各县区、开发区的力量,其中新区所担负的任务就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产业的引入,这样便可获取力量来搞开发和建设;从自治区层面来看,柳州打造万亿工业强市,自治区定会支持,而自治区把智能智造城建设的任务交给柳州,主战场就是新区,自治区也会全力支持,借助这两股力量,新区自然可从中获取更多的支持;从国际层面来看,打造万亿工业强市,意味着柳州今后的工业体系会更加健全、配套更加完善,创新创业的环境会更加优良,这更有利于新区在招商引资引智过程中取得优势。

  机遇到来之时,亦面临着严峻挑战。“目前新区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土地资源!”汤振国坦言,新区的规划面积看似很大,但近期开发的石碑坪镇和沙塘镇,总面积只有178.9平方公里,可开发建设的面积不到三分之一,在可开发建设的面积中,工业抑或是建筑业的用地只占百分之十几,这对新区而言是极大的挑战。“到2025年,新区要完成180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,势必要以土地为支撑。再者就是人力资源短缺,新区发展智能制造,需要的正是高层次人才。”汤振国说。

  绿色是永恒主基调

  短板不少,但不妨碍北部生态新区所释放出来的经济增长潜力——根据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对新区定下的基调,到2020年,北部生态新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.5%以上,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30%以上;到2025年,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%以上,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45%以上。

  汤振国介绍,根据产业规划的定位,特别是主导产业,新区努力吸引一些优势项目或龙头企业落户,如与南方电网洽谈的智能电网产业园,目前进行最后方案的调整,落户的可能性极大。针对机器人、通用航空及无人机、高端装备智造等产业,新区也在积极地进行洽谈。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,特别是工业设计,今年新区还与国内工业设计的龙头企业洛可可签订战略框架协议,共建广西工业设计城,接下来,新区还将与国内做大数据运用的知名企业及国内知名高校洽谈,争取在产学研合作的同时,引入教育培训资源。

  作为广西首个以生态命名的新区,汤振国一直坚定,绿色发展是新区永恒不变的主题,“新区既要有绿色的规划、绿色的建筑、绿色的基础设施,更要有绿色的产业、绿色的生活,我们所要打造的是全方位的绿色。”汤振国表示,新区的“绿调子”不仅和柳州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的理念契合,也和国家五大发展理念相吻合,如致力发展的生物医药、云计算、农产品加工、新材料等。

  如何让绿色之路行得稳、走得远,汤振国认为必须要有规划做引领、项目为支撑、创新来驱动、龙头做示范、保障要给力。“产业规划是重点,实实在在的项目投产、达产不可或缺,而创新驱动则是根本手段,这就将传统的投资拉动型变为创新拉动型。”汤振国还指出,大企业、大项目做龙头带动,最终可形成若干个产业集群,此外还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,给客商营造安商、优商的氛围,使其进得来、落得下、发展好。

纠错 打印 关闭

文章评论

查看全部评论

发表评论

我要评论

承办单位: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
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014号

主办单位:柳州市人民政府

桂ICP备05009280号

管理维护: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

网站标识码:4502000034